备孕多久算正常?为什么我备孕5个月还没有怀孕? |
文章来源:蔡小虎 发布时间:2025-04-05 08:35:50 |
不包括银行在内,1997年以来中国企业的股本回报率下滑了约35%,而企业杠杆率增加了约33%。 可以进一步探讨将城市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分别改为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税。城镇的规模大小、层级确立,均主要参考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人口的规模。 例如城市群中存在着专门解决区域污染问题的组织、进行区域规划协调的组织等等。5.积极探讨城市群治理体制中国的城市群正在发育、壮大的过程之中,参照国际经验,对城市群进行治理可以进行两方面探索:一是松散的协调模式。这十年间,城镇化率提高11.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约1.1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1.7亿人。非建制市的地级行政区划的中心城镇可以设为城市,总数约50个。应努力校正原有的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不平衡的现象。 二是在国家战略规划中,承担着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城市。但在研究公开服务支出责任等问题时,却只针对户籍人口。而绝大多数的预测都基于收敛假说来考虑未来的增长率变化。 以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1%这个标准来定义,中国已经进入到科技起飞的阶段。按照人均计算中国就更低了。坦率地说,消费占比的下降一直是一个疑问。这也就帮助我们回答了为什么中国经济可以增长这么快。 还有一位是纽约大学商学院的鲁比尼。一个可以理解的现象应该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总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依然是低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处在高增长和高积累的阶段,GDP里每年要拿出更多的部分去投资,搞建设,目的是提高人均资本存量和劳动生产率。 该数据显示,在1820 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份额曾经达到28.7%,而200年后的2020年,中国经济终于又回到了这个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没有必要对中国未来的消费需求的释放表示悲观。2003年高盛集团有一个大胆的预测:2041年中国经济总量才有望超过美国,也就是说,以2003年为基点,中国还要用38年才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011年初也公布过一个关于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预测结果。 估计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只要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率之差可以维持在3.5到4个百分点,中国的GDP总量在2020年前后跟美国持平甚至超过美国是完全有可能的。意思是说,一个比较落后的经济体有可能实现比富裕的经济体更高的增长率。中国在过去20年里保持了比较高的投资率(但即使这样,中国的储蓄率仍然在很多年份大于投资率),使得资本存量快速增加。不可否认,得益于教育和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中国在这方面的表现显然没有让人失望。 也就是说,它没有回答一个根本的问题——一个国家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赶超。2010年以来,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讨论热情日益高涨。 低储蓄率成为很大的问题。这个报告使用日本亚洲研究所编制的涵盖9个国家和地区(日本、印尼、韩国、中国台湾 、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中国)的亚洲投入产出报表2008 年的数据,估算出9个经济体贸易加权的出口品的国内附加值率(即出口价值里国内附加值所占的比重)平均为72%。 但问题在于看到了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上的巨大差距,就能因此断定中国难以在未来保持较强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势头吗?这样的思维方式不可取。不过,东亚人非常重视子孙后代的财富和幸福,总是向前看。首先,因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社会的消费升级不可避免。资本积累是否伴随了技术进步,可以用最简单的增长核算方法看出来。从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的情况来看,他们都曾经经历过储蓄率上升转而下降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转变有关系,因为人口红利的存在会提高国民储蓄率,而人口红利的减退将降低国民储蓄率。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世界不一样了,世界上出现了一些增长特别快的经济体,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无论过去消费占比是否出现下降趋势,笔者相信未来的消费占比一定会不断提高。基于对当前需求不足的判断,多数人认为消费萎缩使得中国未来不足以再维持增长,而且增长即将熄火。 按照名义值计算基本上平均5年翻一番,即使按照可比价格计算,GDP平均7年也可以翻一番。按照这个趋势推算,未来中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70%)的话,从现在起也还需要20年时间。 那么,到2020年之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还能再增长多久?众所周知,即使到2020年前后中国经济在总量上和美国持平了,但是中国的人均收入还是很低的,大概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相当于现在上海和美国的人均GDP的差距。这其实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英国《经济学人》集团2010年年底的预测方法。 实际上,如果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模式来推算,中国的主要储蓄者(也就是35到5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储蓄的峰值应该是在2010年前后。当然,就算消费占比在下降,那也只是比重的下降,不是绝对量的减少。增长核算的原理是,投入要素增长率的加权值是否大于产出的增长率。这让我想起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Maddison)先生曾经复原的一个数据。 因此,笔者认为,即使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后,还应该有不少于10年的时间来完成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转变与现代化,从而能维持比较高的增长率。不过,它是基于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来预测的。 但是,要回答中国经济还能再增长多久的问题,的确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认真研究。从官方数据上看,家庭在住房消费开支以及服务消费等方面的开支存在被严重低估的可能。 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罗德里克(Rodrik)教授在2006年的一项研究就曾发现,中国出口品的构成几乎与法国一样,从出口品的技术复杂性来推算,中国的人均收入应该比现在高出3倍才对。1960年,赫鲁晓夫在联合国脱掉靴子敲打主席台,大声高喊我们埋葬你们。 为什么东亚人储蓄而非洲人不储蓄?这是个很大的理论问题,一直到现在经济学家也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IMF 在它们的假设条件下预测,到5 年以后,就是2016 年的时候,中国GDP 的总量达到19 万亿美元,而那时候美国是18.8 万亿美元。以铁路为例,按照规划,中国铁路里程在2015年将达到12万公里,也仅仅是美国22万公里的一半多一点。上世纪60年代以来,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储蓄率比较高。 经济学家发现,要实现经济发展,一个国家必须有比较快的资本积累,换句话说,不能把所有的收入都花掉,没有积累,就不能发展。两者之差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 的确,与中国出口产品种类相似的那些国家,其人均GDP 水平都大大高于中国。坦率地说,经济学家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去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 从国家层面来看,过去10多年,中国自上而下的科技发展和鼓励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也将大力提升中国的技术研发能力,这对于未来20年的技术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说明,相对于发达的工业化经济而言,中国新兴工业化经济和新兴市场经济的出口附加值率总体而言还相对较低,这是正常的现象。 |
下一篇:《白日之下》探讨残障者照护困境
|
相关资料 |
嫦娥一号卫星将第二次面临月食考验 |